中国教师资格证官方网首页 > 教师资格 > 考试动态 > 正文

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人格理论的区别和联系

点击数:754 发布时间:2025-09-03 收藏本页

阅读正文

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人格理论的区别和联系

大家都知道,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都是是精神剖析学派,但大伙在接触到他两个的阶段理论都会有种似懂非懂的感觉。所以今天大家就来看看他两个有什么区别。

第一,从学派角度,弗洛伊德是古典精神剖析学派,埃里克森是新精神剖析学派的代表,后者对前者的理论有肯定的继承性,所以埃里克森的理论是在弗洛伊德理论的基础上的提炼和升华。

第二,核心倡导不同。弗罗伊德强调无意识,埃里克森强调自我。弗洛伊德是精神剖析学派的开创者,觉得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心理的基本动力,是决定人和社会进步的永恒力量。也就是说,他觉得人格进步的基本动力是本能,特别是性本能。把性本能的心理能量称为力比多。艾里克森则更强调自我有哪些用途,理智的力量,相信超我能引导心理性欲向着社会所规定的方向进步,可以帮助自我进行监督。

然后,对于人格进步阶段理论,二人有不一样的倡导。在人格进步方面,弗洛伊德提出了心理性欲进步阶段理论,觉得力比多的进步划分为五个阶段,即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

如下:

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觉得,在进步的每个阶段,父母假如能适度满足儿童的性需要,儿童就能健康成长;假如儿童的性需要不可以得到满足,就会产生固着或倒退,成为各种心理障碍产生的根源。而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进步理论觉得,人格的进步是一个渐渐形成的过程,它需要历程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进步危机,每个危机都涉及到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埃里克森把个体的人格进步划分为8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面临着一个核心的心理社会危机。如下:

埃里克森

继承,二人都看到了儿童进步的阶段性,只是埃里克森不只从纵向的角度进行了讲解,而且从横向的角度也赋予了新的内容。弗洛伊德对儿童人格进步的研究只到青春期为止,而艾里克森则把个性进步的阶段扩展到8个阶段,贯穿人的一生。

第三,弗洛伊德在研究儿童人格进步时,仅把儿童置于妈妈儿童爸爸这个狭隘的三角关系中;而艾里克森则把儿童置于愈加广阔的社会背景上,看重社会对进步的影响。

最后,二人有什么区别还体目前弗洛伊德觉得人的本性是恶的;而艾里克森则觉得人的本性不是善的,更不是恶的,儿童出生后都存在向善的或恶的方向进步的可能性。他对形成和进步好的个性品质抱着较为乐观的态度。

综上,大家对二人的看法有了全方位知道后,更有益于保证大家在识记内容时的明确度,防止常识朦胧感的出现。

h3关注公众号qgjsks,h3回复备考视频下载教师资格科一科二考试知识点串讲视频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网

h3中公教育分析

注: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赏析,版权为中公教师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能转载或摘编。已经本网授权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用,并注明"来源:中公教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有关法律责任。

上一篇: 下一篇:儿童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中国教师网,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网官网,为您提供2025年教师资格证报名入口,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教师资格证报考条件,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与科目,教师资格证面试时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教师资格证成绩查询服务。

Copyright(c)2018-2025 中国教师资格证官方网(https://www.qrlwh.com/)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127099号

中国教师资格证官方网(https://www.qrlwh.com/) 版权所有